欢迎光临北京中能建医院,还您健康世界!

010-89903705

正确了解胆固醇的危害

发布时间:2017-02-20

 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2.9亿人,每2个去世的中国人中就有1人是心脑血管病引起。目前,60岁以上中国人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高达80%。令人惋惜的是,因心脑血管病猝死的年轻力壮、风华正茂的中青年人已占心血管病死亡的1/5。

胆固醇1.jpg

  那这到底是怎么引起的?血管又是怎么被“堵”上的?有确凿证据证明,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,俗称“坏胆固醇”)增高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。“坏胆固醇”水平升高,会损伤血管,使血管壁上形成脂质斑块(即动脉粥样硬化);斑块逐渐增大,将导致血管狭窄,从而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。更危险的是,有些斑块就像“不定时炸弹”,不稳定的斑块破裂引起血栓栓塞,会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,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梗死,短时间内就可夺取生命。

  近年有研究数据显示,我国居民冠心病的死亡率增加,77%是由于血液胆固醇升高所引起。事实告诉我们,控制“坏胆固醇”升高,能显著降低心梗、脑梗及死亡风险。而“坏胆固醇”在一般人群中应该低于3.4mmol/L;如果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,则要控制在2.6mmol/L甚至1.8mmol/L以下。若血胆固醇指标异常,一定要遵医嘱进行调脂达标治疗。

胆固醇2.jpg

  疑问2:胆固醇是吃进去的吗?

  权威结论:血胆固醇中,有1/4是吃进去的;3/4是自身肝脏合成的,有15%~25%的人对膳食胆固醇非常敏感;高危人群应严格控制饮食。

  我们吃进去的胆固醇主要来源于肥肉、鸡蛋、内脏等“动物性食物”。通常胆固醇高的食物也会富含饱和脂肪酸,即饱和脂肪酸与胆固醇食物同源。

  事实上,对于大多数健康人而言,天生就具有维持血液胆固醇稳定的机制,也就是说,如果从外部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多了,自身合成的胆固醇就会相应减少,以控制总量不变,可以“维稳”。虽然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对人体血液中总胆固醇的影响相对较小,但个体对胆固醇稳态调节能力差异很大,大约有15%~25%的人群对膳食胆固醇敏感,也就是“维稳”能力较差,即饮食摄入/吸收胆固醇增多,会使体内血液总胆固醇显著升高。而对这群人来说,就要小心“病从口入”了。

  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,它是合成细胞膜、胆酸、维生素D的重要原料,但多数人的血液胆固醇水平超过了人体的实际需要,当其在体内累积过量时,就会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。所以说,适量摄入动物性食品,对补充身体必要的营养成分是有益的;但如大量无节制摄入,就将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风险。

  疑问3:胆固醇“解禁”了,吃鸡蛋是不是就不用限制数量了?卤煮、动物内脏、肥肉等是不是可以随便吃了?

  权威结论:有度才有健康——取消胆固醇摄入上限并不等于可以无节制摄入。

  “适量”是任何营养素和食物摄入都应当遵循的原则。随着人们膳食模式的改变,动物食品摄入增多,血胆固醇升高是不争的事实,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升高。所以在膳食中强调低胆固醇、低饱和脂肪酸的摄入,是对公众的健康负责。

  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16)》强调“营养均衡”和“食物多样化”,蛋类、内脏类、脂肪类应该这么吃:蛋类建议每天40~50克(大约1个鸡蛋的量),吃鸡蛋不弃蛋黄;动物内脏含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和一些微量元素,建议每月食用2~3次,每次25克(半两)左右;而脂肪尤其是动物性脂肪(动物油、肥肉)摄入过量是目前中国人膳食失衡的一大问题,指南建议每天烹调油用植物油,摄入量为每人25~30克(半两左右)。

  对于普通健康人来说,如果能够做到均衡营养和食物多样化,就不必担心胆固醇摄入超标的问题。但需要强调的是,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16)》是指导健康群体和大众的科学建议,针对已经患有高胆固醇血症人群,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,必须强调应严格控制膳食中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(《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(2016年修订版)》建议每天胆固醇摄入量<300毫克)。

  疑问4:“坏胆固醇”高的话应该怎么办?

  权威结论:早诊断、早干预,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,加上均衡营养、适量运动、戒烟限酒、精神愉悦的健康生活方式,是保持健康的关键。

  根据《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(2016年修订版)》的建议,动脉粥样硬化等高危患者应当降低高胆固醇、高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性食物摄入;选择能够降低“坏胆固醇”的食物。谷类、薯类和全谷物等植物性食物中含膳食纤维、植物固醇等,可以影响胆固醇的吸收或降低血液胆固醇的水平。保持健康体重,戒烟限酒控盐,并保证每周5~7天,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代谢运动等,这些都是有效预防心肌梗死和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方法。

  同时,高胆固醇血症往往是自身合成的胆固醇增多,或清除障碍所致。因此,这类患者必须在膳食控制的基础上,早诊断、早干预,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低“坏胆固醇”的药物。目前医学界公认,他汀类药物是降低“坏胆固醇”水平最强,且能显著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一线药物,大量研究已表明,其长期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是有保障的。

  此外,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,坚持药物治疗并使“坏胆固醇”长期控制在理想水平,才能带来心脑血管健康长期获益,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。

地址:房山区政府所在地良乡体育场路1号  电话:010-89903705 传真:010-89903706 Email: bjznjyy@163.com
版权所有:北京中能建医院  京ICP备16068597号   京公网安备 11011102000881号   工信部网站:http://www.miit.gov.cn/